服务热线:400 7622 123
1、机器的用途
本机主要用于帘布贴胶和纺织物擦胶及胶料压片。
2、主要技术规格
辊数 3
辊筒排列型式 i型
辊筒直径φ550mm
辊筒工作面长度 1500mm
辊筒速比(上:中:下) 1:1:1和1:1.5:1
辊筒工作线速度 5~42.79m/min(直流电机驱动)
制品小厚度 0.2mm
制品大宽度 1300mm
辊距调节范围 0~20mm
辊距调节速度
快速 5.52mm/min
慢速 2.76mm/min
辊筒高工作温度 130℃
主电机
型号 z4-225-11
功率 110kw
转速 1500 r/min
电压 440v
减速器速比 60.57
辊筒轴承润滑系统
电动机(2台) y90s-6 0.75kw 1000r/min
齿轮油泵(2个) cb-b16 16l/min
整机外型(长×宽×高) 7620×3400×3770(直流电机)
整机重量≈41砘(直流电机)
3、工作原理与结构特征
3.1工作原理
将经过热炼后的胶料置于该机接料板上从而进入上、中辊之间进行次压延,
再由中辊导入中、下辊之间进行第二次压延或擦胶、贴胶。制品从下辊表面分离出来,再经导辊输送到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卷取。
该机配置不同结构的辅助(即干燥机、冷却机)所组成满足各种工艺要求的压延机组。
3.2结构特征
该机具有结构紧凑、布置合理、操作灵活可靠、安装维修方便等特点,是橡胶制品工业中的关键设备之一。
3.2.1机体
主要由辊筒、辊筒轴承、机架、底座等组成。三个辊筒成“i”型排列,由合金冷硬铸铁制成,并经精密加工,工作表面光滑耐磨。上辊筒工作面为腰鼓形。以便对工作时辊筒的变形予以补偿;中、下辊筒为圆轴形(若用户有特殊要求则按所需要求进行制造)。
辊筒两端均使用滑动轴承,三对轴承分别装在左、右机架的滑槽内,中辊的一对轴承分别用斜键固定在左、右机架滑槽内,上、下辊轴承可在“调距机构”的驱动下在机架滑槽内上、下滑动,以满足调整制品厚度的需要。轴承衬套采用锌基合金制造,有较好的强度和耐磨性能。
机架、底座、轴承体均为铸造成型。
3.2.2传动系统
该系统由主电动机、行星齿轮减速器、齿形联轴器、速比齿轮组成。
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行星齿轮减速器轴线呈垂直方向安装。可依据用户使用的需要配置直流电动机(z4-225-11)使辊筒线速度可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平滑无级的调节。
行星齿轮减速器与速比变换齿箱组装为一体。速比变换齿箱有三个输轴,通过齿轮联轴器分别驱动上、中、下三个辊筒。
速比变换齿箱内的上、中、下三个轴上分别装有变速齿轮,变换齿箱外部的两个变速手柄位置,可使中、上辊和中、下辊分别获得1:1和1:1.5的速比。以满足不同生产工艺对各辊筒速度的需要。调节辊筒速比时须注意以下几点:
1)必须停机后进行。
2)柄必须搬到位。
3)手柄不能到位时,须人工盘动电机与减速器之间的联轴器,边盘动边搬动手柄杆,配合进行,至手柄达正确位置为止。
速比齿箱与三个辊筒之间采用齿形联轴器联接。为满足上、下辊调距的需要,联轴器的外齿轮为“鼓形齿”结构,内、外齿轮轴线大倾角可达3°。在下辊的联轴器上装有链轮,用来驱动卷取机构。
3.2.3调距机构
上、下辊筒与中辊辊面之间辊隙的调整是由上、下调距机构来执行的。两套上调距机构装于左、右机架的上部;两套下调距机构装于左、右机架的下部。辊筒左、右两端既可同时调节,也可分别单独调节。
调距机构由电动机、摆线针轮减速器、蜗轮减速器和丝杆、螺母组成。用双速电机驱动。可获得快、慢两种调距速度。上、下辊的调距范围为0~20mm。机架上装有调距的安全限位装置,可在辊距调至大时(20mm),自动切断电机电源,以便对辊筒、轴承起保护作用。
调距机构设有调距指示计,表盘精度为每小格0.01mm,指针转动一圈表示调距1.2mm。
3.2.4紧急停机装置
在机器的前后面各装有一套安全装置,机器在运转中若发生紧急重大事故时,操作者可拉动装置拉绳,制动器动作,整机紧急停车。
当主电机选用交流电动机驱时,在电机与减速器之间配置有一套机械制动器。当选用直流电机驱动时,则采用“能耗制动”。机械制动器靠调整闸瓦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来调整制动时间,能耗制动则是调电阻器阻值的大小来调整制动时间。
3.2.5辊筒加热、冷却装置
该装置用于调节辊筒表面的温度。辊筒工作表面采用蒸汽或热水加热,用冷水冷却。只须将蒸汽及水源接入该装置接口,经各辊筒的旋转接头的芯管,由芯管上的两排小孔将蒸汽或冷却水均匀地喷在辊筒的内腔壁上,使辊筒工作面均匀加热或冷却,以获得所需的工作温度。
加热时的蒸汽压力为0.3~0.5mpa,冷却时水压力为0.2~0.3mpa。
在每个辊筒的通道上,均设置有阀门,可控制进入各辊筒的蒸汽或水的流量,从而控制各辊筒的表面温度,满足不同生产工艺的需要。
3.2.6其它
该机还配置有附属装置
接料板:供放置需压延胶料。
挡胶板:在上、中辊之间,设有调节手柄,可调整挡胶板对辊筒工作面的压力,防止胶料跑出。
切边装置:在中、下辊之间,用于切除经压延的胶片两侧的毛边,调整两刀片之间的距离,可改变成品的幅宽。
卷取装置:用于对面贴胶或擦胶后的帘布进行卷取,调节端部的摩擦盘对摩擦片的压紧力可调整卷取力矩。
扩布装置、递布装置:用以扩展帘布和将帘布导入辊隙。
4、润滑系统
4.1辊筒轴承的润滑
辊筒两端的轴承体,采用手动润滑泵润滑。左、右机架的外侧各有一个润滑油箱,分别担负三个辊筒左、右轴承的润滑。工作原理是:电动机驱动齿轮泵将润滑油输至滤油器,再经各自的分配器将油输入轴承内。轴承回油经管路流回油箱,经过滤冷却后再循环使用。
每个轴承上设有2个进油口,一个回油口。调节分配器上的各阀门,可调节各轴承供油量。
在油箱的回油罩内。可直接观察各轴承的回油量,正常时应为1~21m/min若某一轴承回油量过小或缺油,控制系统会发出警报讯号,持续几分钟后即自动停机,保护轴承和辊筒免遭损坏。
每个油箱上设有四支温度计,一只检测油箱内油温,另三只分别检测三个轴承的回油温度。当油温超过调定值时,控制系统也会发出讯号。
供油压力一般不大于0.3mpa,油箱上电机与滤油器之间有一活动盖,其下面即是调压阀。调整压力时,只需用起子旋转阀杆(顺时针旋为升压,逆时针旋降压),调定后应将其锁紧螺母拧紧。
油箱的总供油量由一个阀门控制,同时还设有一条旁通油道,其作用一方面可检查齿轮泵的工作情况,另一方面在开机前对油进行予热时,可开通此油路,使油在油箱内进行循环加热(或冷却)。这两个阀门只能一开一闪。
4.2行星减速器的润滑
该减速器采用箱体内储存有润滑油,供其进行润滑。
由电机带动齿轮泵交润滑油送经滤油器输送到分油体后,再分别送到减速器的五个进油显示器中。调节显示器阀杆,可调节各润滑点的供油量。
减速器箱体内储存有润滑油,供其进行油池润滑。多余的润滑油则通过“溢流口”溢出,经管路送回油箱,进行循环。
4.3速比齿轮,齿形联轴器,调距机构的摆线针轮减速器均采用油池润滑,其余各传动(转动)部位均采用润滑脂润滑。
1、机器的用途
本机主要用于帘布贴胶和纺织物擦胶及胶料压片。
2、主要技术规格
辊数 3
辊筒排列型式 i型
辊筒直径φ550mm
辊筒工作面长度 1500mm
辊筒速比(上:中:下) 1:1:1和1:1.5:1
辊筒工作线速度 5~42.79m/min(直流电机驱动)
制品小厚度 0.2mm
制品大宽度 1300mm
辊距调节范围 0~20mm
辊距调节速度
快速 5.52mm/min
慢速 2.76mm/min
辊筒高工作温度 130℃
主电机
型号 z4-225-11
功率 110kw
转速 1500 r/min
电压 440v
减速器速比 60.57
辊筒轴承润滑系统
电动机(2台) y90s-6 0.75kw 1000r/min
齿轮油泵(2个) cb-b16 16l/min
整机外型(长×宽×高) 7620×3400×3770(直流电机)
整机重量≈41砘(直流电机)
3、工作原理与结构特征
3.1工作原理
将经过热炼后的胶料置于该机接料板上从而进入上、中辊之间进行次压延,
再由中辊导入中、下辊之间进行第二次压延或擦胶、贴胶。制品从下辊表面分离出来,再经导辊输送到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卷取。
该机配置不同结构的辅助(即干燥机、冷却机)所组成满足各种工艺要求的压延机组。
3.2结构特征
该机具有结构紧凑、布置合理、操作灵活可靠、安装维修方便等特点,是橡胶制品工业中的关键设备之一。
3.2.1机体
主要由辊筒、辊筒轴承、机架、底座等组成。三个辊筒成“i”型排列,由合金冷硬铸铁制成,并经精密加工,工作表面光滑耐磨。上辊筒工作面为腰鼓形。以便对工作时辊筒的变形予以补偿;中、下辊筒为圆轴形(若用户有特殊要求则按所需要求进行制造)。
辊筒两端均使用滑动轴承,三对轴承分别装在左、右机架的滑槽内,中辊的一对轴承分别用斜键固定在左、右机架滑槽内,上、下辊轴承可在“调距机构”的驱动下在机架滑槽内上、下滑动,以满足调整制品厚度的需要。轴承衬套采用锌基合金制造,有较好的强度和耐磨性能。
机架、底座、轴承体均为铸造成型。
3.2.2传动系统
该系统由主电动机、行星齿轮减速器、齿形联轴器、速比齿轮组成。
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行星齿轮减速器轴线呈垂直方向安装。可依据用户使用的需要配置直流电动机(z4-225-11)使辊筒线速度可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平滑无级的调节。
行星齿轮减速器与速比变换齿箱组装为一体。速比变换齿箱有三个输轴,通过齿轮联轴器分别驱动上、中、下三个辊筒。
速比变换齿箱内的上、中、下三个轴上分别装有变速齿轮,变换齿箱外部的两个变速手柄位置,可使中、上辊和中、下辊分别获得1:1和1:1.5的速比。以满足不同生产工艺对各辊筒速度的需要。调节辊筒速比时须注意以下几点:
1)必须停机后进行。
2)柄必须搬到位。
3)手柄不能到位时,须人工盘动电机与减速器之间的联轴器,边盘动边搬动手柄杆,配合进行,至手柄达正确位置为止。
速比齿箱与三个辊筒之间采用齿形联轴器联接。为满足上、下辊调距的需要,联轴器的外齿轮为“鼓形齿”结构,内、外齿轮轴线大倾角可达3°。在下辊的联轴器上装有链轮,用来驱动卷取机构。
3.2.3调距机构
上、下辊筒与中辊辊面之间辊隙的调整是由上、下调距机构来执行的。两套上调距机构装于左、右机架的上部;两套下调距机构装于左、右机架的下部。辊筒左、右两端既可同时调节,也可分别单独调节。
调距机构由电动机、摆线针轮减速器、蜗轮减速器和丝杆、螺母组成。用双速电机驱动。可获得快、慢两种调距速度。上、下辊的调距范围为0~20mm。机架上装有调距的安全限位装置,可在辊距调至大时(20mm),自动切断电机电源,以便对辊筒、轴承起保护作用。
调距机构设有调距指示计,表盘精度为每小格0.01mm,指针转动一圈表示调距1.2mm。
3.2.4紧急停机装置
在机器的前后面各装有一套安全装置,机器在运转中若发生紧急重大事故时,操作者可拉动装置拉绳,制动器动作,整机紧急停车。
当主电机选用交流电动机驱时,在电机与减速器之间配置有一套机械制动器。当选用直流电机驱动时,则采用“能耗制动”。机械制动器靠调整闸瓦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来调整制动时间,能耗制动则是调电阻器阻值的大小来调整制动时间。
3.2.5辊筒加热、冷却装置
该装置用于调节辊筒表面的温度。辊筒工作表面采用蒸汽或热水加热,用冷水冷却。只须将蒸汽及水源接入该装置接口,经各辊筒的旋转接头的芯管,由芯管上的两排小孔将蒸汽或冷却水均匀地喷在辊筒的内腔壁上,使辊筒工作面均匀加热或冷却,以获得所需的工作温度。
加热时的蒸汽压力为0.3~0.5mpa,冷却时水压力为0.2~0.3mpa。
在每个辊筒的通道上,均设置有阀门,可控制进入各辊筒的蒸汽或水的流量,从而控制各辊筒的表面温度,满足不同生产工艺的需要。
3.2.6其它
该机还配置有附属装置
接料板:供放置需压延胶料。
挡胶板:在上、中辊之间,设有调节手柄,可调整挡胶板对辊筒工作面的压力,防止胶料跑出。
切边装置:在中、下辊之间,用于切除经压延的胶片两侧的毛边,调整两刀片之间的距离,可改变成品的幅宽。
卷取装置:用于对面贴胶或擦胶后的帘布进行卷取,调节端部的摩擦盘对摩擦片的压紧力可调整卷取力矩。
扩布装置、递布装置:用以扩展帘布和将帘布导入辊隙。
4、润滑系统
4.1辊筒轴承的润滑
辊筒两端的轴承体,采用手动润滑泵润滑。左、右机架的外侧各有一个润滑油箱,分别担负三个辊筒左、右轴承的润滑。工作原理是:电动机驱动齿轮泵将润滑油输至滤油器,再经各自的分配器将油输入轴承内。轴承回油经管路流回油箱,经过滤冷却后再循环使用。
每个轴承上设有2个进油口,一个回油口。调节分配器上的各阀门,可调节各轴承供油量。
在油箱的回油罩内。可直接观察各轴承的回油量,正常时应为1~21m/min若某一轴承回油量过小或缺油,控制系统会发出警报讯号,持续几分钟后即自动停机,保护轴承和辊筒免遭损坏。
每个油箱上设有四支温度计,一只检测油箱内油温,另三只分别检测三个轴承的回油温度。当油温超过调定值时,控制系统也会发出讯号。
供油压力一般不大于0.3mpa,油箱上电机与滤油器之间有一活动盖,其下面即是调压阀。调整压力时,只需用起子旋转阀杆(顺时针旋为升压,逆时针旋降压),调定后应将其锁紧螺母拧紧。
油箱的总供油量由一个阀门控制,同时还设有一条旁通油道,其作用一方面可检查齿轮泵的工作情况,另一方面在开机前对油进行予热时,可开通此油路,使油在油箱内进行循环加热(或冷却)。这两个阀门只能一开一闪。
4.2行星减速器的润滑
该减速器采用箱体内储存有润滑油,供其进行润滑。
由电机带动齿轮泵交润滑油送经滤油器输送到分油体后,再分别送到减速器的五个进油显示器中。调节显示器阀杆,可调节各润滑点的供油量。
减速器箱体内储存有润滑油,供其进行油池润滑。多余的润滑油则通过“溢流口”溢出,经管路送回油箱,进行循环。
4.3速比齿轮,齿形联轴器,调距机构的摆线针轮减速器均采用油池润滑,其余各传动(转动)部位均采用润滑脂润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