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循环原理在快速温变试验箱中的体现
冷凝过程
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工质蒸汽离开压缩机,进入冷凝器。广皓天试验箱的冷凝器多采用风冷或水冷方式。以风冷冷凝器为例,其由散热翅片和风扇组成。高温高压的工质蒸汽在冷凝器的管道内流动,风扇强制外界空气流经散热翅片,增大空气与工质蒸汽的接触面积和流速。在此过程中,热量从高温的工质蒸汽传递到低温的空气,工质蒸汽逐渐冷却并冷凝为高压液体。比如,R404A 工质蒸汽在冷凝器中,温度可从 70℃左右降至接近环境温度,约 35℃ - 40℃,压力保持在 1.5MPa 左右。这一过程释放的大量热量被空气带走,实现了制冷系统的散热,使工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,为后续的节流降压和蒸发制冷做准备。冷凝器的高效散热能力,保证了制冷循环的持续稳定运行,确保试验箱在长时间工作中能维持稳定的制冷效果。

节流过程
高压液体的制冷工质从冷凝器流出后,进入膨胀阀,这是节流过程的关键部件。膨胀阀通过控制工质的流量,实现对工质的节流降压。当高压液体工质通过膨胀阀的小孔或狭缝时,压力瞬间降低,同时温度也大幅下降。这一过程类似于突然打开高压水龙头,水流压力骤降并产生雾化效果。经节流后的工质转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,温度可降至 -30℃左右,压力约为 0.3MPa。这种低温低压的工质状态,为其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、实现制冷创造了条件。在试验箱中,膨胀阀根据制冷系统的负荷变化,由智能控制系统精确调节开度,确保进入蒸发器的工质流量与制冷需求相匹配,维持制冷循环的高效运行。


蒸发过程
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制冷工质进入蒸发器,蒸发器位于试验箱内部。在蒸发器内,工质与试验箱内需要降温的空气或物体进行热交换。工质吸收热量后,其中的液态部分迅速蒸发为气态。例如,试验箱内的热空气流经蒸发器表面,热量传递给工质,热空气被冷却,而工质温度进一步降低,吸收大量热量后蒸发为气态。蒸发后的低温低压气态工质再次被吸入压缩机,开始新的一轮制冷循环。蒸发器的高效热交换能力,使得试验箱内的热量能够快速被带走,实现试验箱内温度的降低。在快速温变试验中,蒸发器与压缩机、冷凝器等协同工作,根据设定的温度变化速率,快速调整制冷量,确保试验箱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目标低温,并保持温度稳定,为产品的可靠性测试提供精准的低温环境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