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冷工质在快速温变试验箱中的循环原理
压缩过程
制冷循环始于压缩机。低温低压的制冷工质蒸汽从蒸发器被吸入压缩机。压缩机通过机械做功,对工质蒸汽进行压缩,使其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,转化为高温高压的蒸汽。以 R404A 为例,在吸入压缩机时,压力可能约为 0.2MPa,温度为 -20℃左右;经过压缩后,压力可升高至 1.6MPa 以上,温度达 70℃左右。这一过程大幅提升了工质的能量,为后续的热量释放奠定基础。

冷凝过程
高温高压的制冷工质蒸汽离开压缩机后,进入冷凝器。在冷凝器中,工质蒸汽与外界冷却介质(通常为空气或水)进行热交换。热量从高温的工质传递到低温的冷却介质,工质蒸汽逐渐冷却并冷凝为高压液体。例如,若采用风冷冷凝器,通过风扇强制空气流动,增大空气与工质的接触面积和流速,加速热交换过程。在此阶段,工质的温度可降至接近环境温度,压力保持在较高水平,如 R404A 冷凝后的温度可能在 35℃ - 40℃,压力约为 1.5MPa。

节流过程
高压液体的制冷工质从冷凝器流出后,经过膨胀阀进行节流降压。膨胀阀通过控制工质的流量,使其压力瞬间降低,同时温度也大幅下降,转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。这一过程类似于突然打开高压水龙头,水流压力骤降并产生雾化效果。经节流后的工质温度可降至 -30℃左右,压力约为 0.3MPa,为后续在蒸发器中的吸热制冷创造条件。

蒸发过程
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态制冷工质进入蒸发器。在蒸发器内,工质与试验箱内需要降温的空气或物体进行热交换。工质吸收热量后,其中的液态部分迅速蒸发为气态,从而带走试验箱内的热量,实现制冷效果。例如,在试验箱内,热空气流经蒸发器表面,热量传递给工质,使其温度进一步降低,而热空气则被冷却。蒸发后的低温低压气态工质再次被吸入压缩机,开始新的一轮制冷循环。